OSense O-Sense
欢迎, 游客

主题: NMT在活体细胞研究上的应用--医学生理学

NMT在活体细胞研究上的应用--医学生理学 2016-01-22 18:34 #489

  • Magee
  • Magee的头像
  • Offline
Ca2+




心肌细胞

文献编号:F2001-001(香螺心室肌)

肝细胞

文献编号:C2012-008C2009-001

神经元

文献编号:F2010-017
阿尔茨海默症的发病机理:β-淀粉样肽破坏了离子平衡

AD(阿尔茨海默症,老年痴呆症)是一个进行性发展的退行性疾病,主要特征是形成不溶的淀粉样病斑和神经纤维缠结。β-淀粉体(Aβ)是Aβ病斑的主要组分。神经元暴露在慢性、亚致死剂量的Aβ中超过一定的时间可能会致病,然而许多研究没在在活细胞中进行研究,因此存在一些问题。

为了研究AD发病的机理和解决活细胞测定的问题,澳大利亚的科学家使用非损伤微测技术研究了活体神经元的K+和Ca2+流速。发现初级皮层神经元在1μM的Aβ1-40中超过7天,神经元存活率下降了20%,这种细胞的存活率和K+外流的增加有关。另外,10μM的Glu诱导了神经元的兴奋性中毒,1μM的Aβ处理1天后用Glu再处理导致了更大的K+外流,K+外流在Aβ处理20min后更高,用Glu处理导致K+外流增加了2.8倍。Ca2+的吸收用Aβ处理20min就增加了2.5倍。研究结果认为神经元长期暴露在Aβ中会致病,因为Aβ降低了皮层神经元维持K+和Ca2+平衡对Glu的反应,这种反应可能是AD早期症状发生的原因。

这项研究发现神经元失去维持K+和Ca2+平衡的能力可能是细胞对Aβ早期反应的指示。在将来的工作中我们可以通过K+流检验微量的Aβ(1μM),K+外流指示AD的早期症状以及Glu与Aβ的协同作用。




神经胶质瘤细胞

文献编号:C2014-002
光动力疗法抑制癌细胞的离子流机制

神经胶质瘤是一种高发病率与死亡率的常见原发性脑瘤,体内外研究表明,光动力疗法(PDT)可以使神经胶质瘤细胞发生死亡。近期的研究显示,PDT抑制神经胶质瘤与C6神经胶质瘤细胞外谷氨酸浓度上升以及作为Ca2+与K+通道的谷氨酸受体AMPA表达的上调有关,但PDT如何影响细胞内外的Ca2+与K+的跨膜流动还未进行过研究。

该报道以C6神经胶质细胞瘤为研究对象,通过非损伤微测技术发现,正常状态下C6神经胶质瘤细胞Ca2+少量外流,K+内流,当进行PDT干预后,发生明显的Ca2+内流和K+外流,细胞发生死亡。谷氨酸受体AMPA的拮抗剂CNQX可以抑制PDT干预后Ca2+与K+流的改变。

这项研究更进一步的揭示了PDT引起神经胶质瘤细胞死亡的分子机制,显示出癌细胞的死亡可能与Ca2+内流和K+外流这个转变的发生有关。




O2




神经元

文献编号:F2011-005Nature Cell Biology

Bcl-XL调节神经元代谢效率


B细胞淋巴2(Bcl2)家族蛋白调节程序性细胞死亡,但是抗细胞程序性死亡蛋白如Bcl2和Bcl-xL如何阻止细胞死亡的过程还不了解。Bcl-xL促进线粒体和胞质之间代谢物的交换,也是成年大脑中主要的抗细胞程序性死亡的蛋白,Bcl-xL过表达增加了突触的数量和大小。

为了研究Bcl-xL的调节作用,耶鲁大学的科学家使用非损伤微测技术在“Nature Cell Biology”发表文章,发现过表达Bcl-xL的神经元有更高的ATP水平,外源Bcl-xL减少或者抑制ATP。尽管ATP水平增加,但是过表达神经元Bcl-xL的耗氧降低,且Bcl-xL消失后增加了氧气吸收的水平。证据表明Bcl-xL与F1F0 ATP合成酶的β-subunit直接作用,减少了F1F0 ATP成酶复合体中的离子渗漏,因而增加了F1F0 ATP活动期间通过F1F0的H+转运。此外,重组Bcl-xL蛋白直接增加了纯化的合成酶复合体ATPase活性的水平,并且外源的Bcl-xL减少了F1F0酶活性的水平。发现表明在Bcl-xL表达的神经元中增加线粒体的效率归功于增加了突触的效能。

本研究认为Bcl-xL通过减少质子从F1F0 ATP酶的渗漏增加ATP合成酶的效率,因此促进了神经元的代谢。这里通过非损伤微测技术直接测定神经元的氧气流速,从而准确地认识了Bcl-xL所引起的线粒体代谢效率的增加,为更多的代谢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新手段。




肿瘤细胞

文献编号:C2012-026
单壁碳纳米管调节线粒体功能

单壁碳纳米管(Single-walled carbon nanotubes, SWCNTs),具有优异的电子、机械、力学等性能,尤其对电子具有超高的迁移率,是最具潜力的新型器件材料。在生物医药领域,因其特有的生化性能,广泛用于药物传递、体内成像等。本研究观察了SWCNTs进入细胞后对线粒体功能的影响并为SWCNTs在生物医药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。

本文以口腔表皮样癌细胞作为研究材料,经SWCNTs处理后,线粒体膜电位以及胞内Cyt C含量降低、活性氧水平升高。此外还发现,SWCNTs扰乱了Cyt C的电子传递。为了观察SWCNTs是否影响线粒体呼吸作用,采用非损伤微测技术(NMT)检测了细胞O2流速。结果显示,SWCNTs处理后,细胞的O2吸收速率较对照组下降,24h处理组的O2吸收速率仅为对照组的9.7%,O2吸收速率与处理时间成反比。

研究结果表明,SWCNTs抑制了线粒体的呼吸作用,使得细胞的代谢水平降低。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是Cyt C的电子传递受抑制导致其氧化还原活性下降。非损伤微测技术通过检测细胞整体的O2流速,间接地反映出线粒体呼吸作用的强弱,为本研究提供了代谢水平上的直接证据。




H2O2




神经元

文献编号:F2005-020(神经毒性)

K+、Cl-




肿瘤细胞

文献编号:C2012-018(鼻咽癌细胞)
NMT推翻膜片钳结论

低渗环境下,细胞发生肿胀,在调节性细胞容积缩小(RVD)的作用下,细胞体积恢复正常。传统理论认为这一过程中,K+、Cl-协同外排,同时带走胞内水分,使细胞恢复正常体积,这个理论也是膜片钳实验的结论。在采用非损伤微测系统分别检测K+与Cl-流速后发现,K+外流只参与了RVD最开始的一段过程,随着胞内H+外流至细胞外表面导致K+通道关闭后,H+的外流代替了K+的外流,证明了在RVD过程中,K+与Cl-的外排是相对独立的。之所以膜片钳研究的时候出现了K+通道一直开放的情况,是因为检测时胞内外的溶液混合到一起,胞外H+浓度无法发生有效改变,K+通道便一直开启。

随后,又运用非损伤微测技术对细胞迁移的过程进行了研究,发现迁移过程中,细胞前部K+内流,后部K+外流,此时,Ca2+浓度在迁移的细胞内呈前低后高的趋势,并由此推测迁移细胞后部Ca2+内流后激活Ca2+依赖的K+通道,导致K+外流,启动RVD,而迁移细胞前部恰恰相反,从而实现了细胞迁移。
最后修改: 2016-03-29 15:07 由 Magee.
本论坛禁止游客发帖。
管理者: Magee
创建页面时间:0.272秒